问题 | 法律对离婚财产分割有哪些规定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离婚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财产的详细状况,遵循有关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维护女性的稳定权益,以及尽可能减少无过错一方的损失而做出最后裁决。
对于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通常会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进行处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件物品都必须以同样的比例分割。 实际上,在处理这些财产时,还需视具体的生产、生活需要以及财产的来源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合理安排。 夫妻双方如能以书面形式订立明确条款,规定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以及在结婚前就已经存在的资产归属于个人所有、双人共享或者一部分为个人所有、一部分为双人共享,那么当他们面临离婚问题时,便应该依据这些事先设定好的条款来解决相关财产纠纷。 此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任何有关财产分割的约定都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如果某项约定明显违反了现行法律,那么它将被视为无效。 尤其针对那些对夫妻共有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其所属权的问题,若当事人之间无法达成共识的话,法院将会按照下面几种不同的情形来对此类争议进行处理: 凡双方都主张房屋所有权并同意通过竞标的方式来确定其拥有者时,法院必将予以许可。 若其中的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那么法院将委派专业评估机构依市场价格对该房进行评估,并要求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拿出适当的补偿给另一方。 倘若双方都未提出主张,或者都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话,那么法院将会考虑拍卖房屋,然后根据最终遭拍卖所得数额对双方进行公平分割。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