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时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离婚 |
解答 |
律师解析:
离婚时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来讲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不过这得满足一些特定条件。
其一,该协议必须真实地反映出双方的意愿,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也不能是在胁迫之下签订的。 比如说,一方故意隐瞒财产情况或者用威胁的手段让对方在协议上签字,这样的协议是无效的。 其二,协议的内容绝对不能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像不能在协议中约定逃避债务的条款,因为这种约定是不被法律允许的,是无效的。 倘若协议满足了上述这些条件,并且经过了双方的签字确认,那么它就对双方有着法律上的约束力。 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过程中,离婚协议需要提交给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备案。 一旦完成了备案,离婚协议就正式生效了,双方就应该按照协议中所约定的内容去履行各自的义务。 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履行协议,那么另一方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履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或者让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总之,离婚协议要想具有法律效力,就必须建立在合法、真实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地起到规范双方行为、保障双方权益的作用。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协议离婚。小朱怀疑小李在协议中有欺诈行为,隐瞒了部分财产,并且觉得协议中有逃避债务的条款。小李则坚称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愿,不存在问题。双方争议较大,小朱未按协议履行,小李欲起诉。 案情分析: 1、若小朱能证明小李隐瞒财产或存在欺诈、胁迫签协议,协议无效。 2、若协议内容有违背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如逃避债务条款,此部分无效。 3、若小朱无法证明以上问题,协议有效,小朱不履行协议,小李起诉可要求小朱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