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村房屋没人住会不会归公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农村房屋没人住一般不会归公,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一、房屋所有权归属明确 在我国,农村房屋是农民个人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财产,其所有权受法律严格保护。 这意味着,只要房屋的所有权人没有做出诸如出售给他人、赠送给他人或者主动放弃所有权等依法处置的行为,那么该房屋的所有权就会一直牢牢地归属于原来的所有权人。 例如,一位农民在农村建造了自己的房屋,即便他后来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此居住,只要他没有进行上述那些处置行为,房屋还是他的。 二、长期无人居住的处理情况 即使农村房屋长时间无人居住,也并不等同于会归公。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房屋可能会被依法处理。 比如,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可能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或者房屋的存在影响了乡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时,才会对房屋进行相应处理,但这绝不是简单地将房屋收归公有。 三、宅基地规定的特殊情况 农村房屋对应的宅基地,在房屋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等特定情况下,宅基地的使用权会由村集体收回。 但要注意,这和房屋归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总之,若没有法定事由且未经过法定程序,农村房屋不会因无人居住就归公。 案情回顾: 小朱在农村有一处自建房屋,后因到城市工作长期未居住。村里认为房屋无人居住应归公,小朱则认为房屋是自己财产不应归公,双方产生争议,且房屋年久失修成危房,村集体欲处理该房屋。 案情分析: 1、小朱的房屋是其合法建造所得,在其未做出出售、赠送或主动放弃所有权等处置行为时,房屋所有权仍归小朱,村集体主张归公缺乏法律依据。 2、虽房屋成危房,但村集体若要处理,需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不能随意将房屋收归公有。 3、宅基地与房屋归公是不同概念,若无特定事由及法定程序,房屋不会因无人居住归公。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