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将房产单独所有变为共同所有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要把房产从单独所有转变为共同所有,有以下两种途径:
其一,双方签订房产共有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要清晰地约定双方对该房产享有共同所有权的具体份额,比如各占百分之多少,同时明确双方在该房产上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维修责任、出租收益分配等方面。 为了让这份协议更具法律效力,还可以将其进行公证。 公证后的协议在法律层面上更能得到保障,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其二,前往房产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办理时,申请人需要提交一系列相关材料,首先是登记申请书,要详细填写相关信息;其次是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以证明申请人的身份合法;再者是房屋所有权证书,这是证明房产归属的重要凭证;最后就是前面提到的房产共有协议。 这些材料提交完毕后,需经房产登记部门审核通过,符合规定后,就可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将房产变更为共同所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各个地区的房产登记流程和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当地房产登记部门的规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案情回顾: 小朱单独拥有一套房产,他想将房产转变为和小李共同所有。小朱和小李签订了房产共有协议,约定各占50%份额且明确权利义务,但未公证。小朱去办理变更登记时,提交了申请书、身份证明、房本,却被告知当地要求共有协议必须公证。小朱认为已约定清楚无需公证,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双方签订的协议虽明确份额和权责,但未公证。根据规定,公证可增强协议法律效力。 2、各地房产登记流程要求不同,当地要求公证,小朱应遵循规定。在办理房产共有变更时,应充分了解当地要求,避免不必要纠纷。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