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婚内买房如何成为个人财产共有人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屋买卖 |
解答 |
律师解析:
1.书面协议约定产权归属:
双方若想明确房屋产权归属,可通过书面协议来约定。 具体而言,在协议中清晰写明该房屋仅由一方所有,另一方不具备产权。 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详细约定房屋具体的归属情况,以及双方围绕该房屋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比如,对房屋的使用、维护、处分等权利,和相应的费用承担等义务都要明确。 2.购房时约定出资情况: 在购房的时候,要明确约定出资状况。 例如一方出资购买房屋,且在约定中明确此房屋仅归出资方所有,另一方不享有产权。 不过,这种约定也许会面临一些法律风险,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判断,像出资来源是否合法等。 3.共同财产购房的登记约定: 若购房款是夫妻共同财产支付的,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时,能够约定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 在登记时,要确切地约定好各自的份额或者明确是共同共有关系。 总之,通过书面协议明确约定是使夫妻婚内购房成为个人财产的主要方式。 要特别留意约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后续出现法律纠纷。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丽是夫妻,婚内购房。购房款是小朱的个人财产,但登记在两人名下。小朱主张房屋归自己,拿出当初书面协议,写明房屋仅自己所有,小丽无产权。小丽称自己参与装修出资,应享产权,双方起争议。 案情分析: 1、小朱有书面协议约定房屋归自己,从协议角度看,只要协议符合法律规定,明确约定房屋归属及双方权利义务,小朱主张有一定依据。 2、小丽称装修出资,若装修出资属实,虽不改变房屋产权归属,但就装修部分投入可按实际情况要求合理补偿。 3、对于房屋登记在两人名下,结合协议及出资情况综合判断,若协议合法有效,应尊重协议约定房屋归小朱。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