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需要达到多少条才构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若达到一定数目则构成犯罪。
具体数量如下: 1.若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的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以及财产信息达到或超过50条,即可视作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如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公民个人信息达到或超过500条,便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范畴。 3.当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其他任何类型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5000条以上,即可定性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只要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均应作为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处理: 1.若所售卖或提供的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作犯罪用途。 2.明知或应当知晓他人正在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却仍然售卖或提供此类信息。 3.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及财产信息已达50条以上。 4.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达到500条以上。 5.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上述第三项与第四项规定之外的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达到5000条以上。 6.即使实际数量尚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标准,但如按相应比例汇总后仍达到相关数量标准的。 7.违法所得累积达5000元以上者。 8.在行使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如出售后客户或供应方达到规定数量或金额标准的一半以上。 9.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到刑事处罚或两年内受过行政处罚者,再次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 10.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1.犯罪客体。 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实质性特征,即对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安全性造成损害; 2.犯罪客观因素。 即实实在在发生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售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采取复利手段获悉他人个人信息,且该行为情节严重; 3.犯罪行为人。 可实施犯罪行为的必须是年满16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不仅限于特定群体; 4.犯罪动机。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罪犯主观上需存在明确的心理动机,一般表现为利润获取,但这种动机并不影响犯罪本身的成立与否。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