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初犯在刑事犯罪处理中有着诸多方面的考量。
我国刑法一直秉持着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初犯本身只是一个量刑情节,并非法定的从轻情节。
若初犯所犯的是轻罪,像那些较为轻微的盗窃行为,或者诈骗行为(仅刚达到追诉标准),并且还具备自首、立功以及积极退赃等其他法定从轻情节,那这类初犯就很有可能被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像是管制、拘役,又或者是缓刑等。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初犯这一情况能够表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法官在进行自由裁量刑罚的时候,会把这一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不过,如果初犯所犯的罪行极为严重,例如故意杀人这类暴力性犯罪,即便他是初犯,也必然会根据犯罪的实际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判处较重的刑罚,像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罪行极其严重的情况下)。
总之,初犯在刑事犯罪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需要根据具体的犯罪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