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违约 |
解答 |
一、合同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责任形式。 对于预期违约,合同履行期到后,除非出现以下三种情形,否则违约方就应当继续履行: A.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的; B.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过高的; C.债权人未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履行的。 2、赔偿损失又称违约损害赔偿、赔偿损害金,是指违约方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者所丧失的利益的责任形式。 赔偿损失的数额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的,赔偿对方当事人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3、违约金如果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了违约金,就按约定的违约金赔偿。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者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 4、定金如果双方当事人一方交付了定金,则适用定金罚则,即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的数额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但是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的任一项责任形式,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实际上,选择的责任形式和相关救济成本也是有所不同的。 二、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有哪些 (1)两者的适应范围不同。 不安抗辩权只有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时间上有先后之别,且只有合同约定的在先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合同约定的后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危险时才能适用。 而预期违约与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先后无关,与哪方合同当事人有权提出救济也无关,更有利于全面保护当事人利益。 由此来说,不安抗辩权比预期违约制度的适用范围要小。 (2)两者所依据的理由不同。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依据对方当事人的财产订阅合同之后明显减少,即对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恶化,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之危险为理由。 而预期违约所依据的理由既有与上述行使不安抗辩权所依据的理由相近的部分,也有诸如对方当事人明示不予履行合同义务及对方商业信用不佳等理由。 (3)两者的法律救济方法不同。 在不安抗辩权制度中,如果合同订立之后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具有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只能先中止合同的履行,通后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提供履行合同义务的充分保证,待后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情况下,合同约定先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 而在预期违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可以解除合同。 在这一问题上,不安抗辩权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预期违约又称之为先期违约,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或不可能履行合同的行为。 由于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届至前,因此是否履行合同取决于一方当事人的行为。 所以预期违约并不一定会承担违约责任,相对于实际违约来说,一般必然要承担责任。 查看了上面文章的内容,相信已经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实践中我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需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并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此外,我们还整理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