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监护人包括谁,有什么规定? |
分类 | 婚姻家庭-子女抚养 |
解答 |
一、法定监护人包括谁,有什么规定?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定监护人包括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三种: 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 二是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三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担任监护人的顺序依血缘关系和组织关系的远近而确定,顺序在前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四种: 一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二是其他近亲属如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三是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四是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当地的民政部门。确定监护人也依上列顺序进行。担任法定监护人应监护能力。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主要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二、法定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1、被监护人的行为致他人损害,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被监护人”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赋于监护人有精心监护被监护人之义务。对被监护人不仅要言传身教,而且要全面、细致尽其教养、培育之责任。基于监护人的特殊地位和责任,法律对其要求十分严格。 2、被监护人的行为致他人损害,幼儿园、学校或医院要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的,也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换句话说,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只有在单位有过错时,才可以责令这些单位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由于被监护人的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伤的,应该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受害者的损失,给其治病。在学校上学时,由于被监护人的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的,学校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过错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