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诽谤罪与侵犯名誉罪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
分类 |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
解答 |
一、诽谤罪与侵犯名誉罪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法律制度中没有侵犯名誉罪,构成诽谤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侵犯名誉权需要承担哪些侵权责任? (一)停止侵害; (二)赔偿损失; (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四)赔礼道歉。 三、名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一)名誉权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 名誉权的客体不包括名誉感,因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后果通常为社会评价的降低,而名誉感是民事主体自身内心的一种情感,对名誉感的侵害往往并不会导致社会评价的降低。法律对名誉感的保护可以通过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加以实现。 (二)名誉权的内容是就名誉受有利益和排除他人的侵害。 受有利益主要表现在:其一,民事主体就自己的客观公正之社会评价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其二,民事主体利用自己良好的名誉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对以营利为目的的民事主体而言,此种权能尤为重要。排除他人的侵害表现在:第一,维护名誉,使自己的社会评价免于不正当的降低和贬损;第二,在名誉受到侵害时,有权获得法律救济,特别是使名誉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 (三)名誉权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非自然人。 与隐私权、肖像权等由自然人专有的人格权不同,名誉权的主体也可以是非自然人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等。与自然人的名誉相比较,非自然人的名誉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与财产利益的联系更为密切。比如,侵害法人名誉权,可能会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 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对于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并不是直接按照侵犯名誉权定罪的,比如被对方侮辱,如果情节严重,可以按照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不过,诽谤罪和侮辱罪的刑事处罚标准需要结合犯罪情节才能确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