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放火罪对象是否包括自己的财产?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放火罪对象是否包括自己的财产 放火罪对象包括自己的财产,放火罪是指行为人以放火的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中所指的公私财产不单指的是他人的财产,也包括自己的;犯此罪的,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放火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2、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4、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为重大案件,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十公顷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5、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三、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放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 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的。这也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本质区别。 2、客观要件 放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 3、主体要件 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 放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 放火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不仅会让他人的身体受到威胁,对他人的财产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只要一旦放火存在有损毁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被判有期徒刑,如果是属于过失犯罪的,一般是可以从轻或者是减刑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所以, 对于不同的犯罪情形所存在的犯罪结果就会不同。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