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人员行政拘留会怎么样? |
分类 | 行政类-行政处罚 |
解答 |
一、缓刑人员行政拘留会怎么样 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后,又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其缓刑决定,并对其实施刑罚。 《刑法》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适用缓刑的几种情形 常见的情形可以适用缓刑: 1、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由于犯罪人主观上不希望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一般也较轻,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2、《刑法》规定具有从轻、减轻情节的。 比较常见的有:未成年人犯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犯罪;犯罪预备、中止、未遂;共同犯罪情节较轻的从犯等。 3、《刑法》各罪中刚达到犯罪起点的。 如侵财型犯罪中,犯罪数额刚构成犯罪起点;刑法规定多次行为才构成犯罪,刚达到三次的。 4、由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 如由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毁坏财物等,若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悔过,能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适用缓刑更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5、符合刑事政策的。 如在某一阶段内因形势需要,司法机关发出通告,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投案自首的,可以宽大处理,对此类符合刑事政策的案犯也可以适用缓刑。 三、哪些情况不适用缓刑 判决书中不适用缓刑的情形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因犯罪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该行为构成犯罪的; (二)、不具有悔罪表现的; (三)、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 (四)、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五)、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四、假释与缓刑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都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都有一定的考验期限,都以发生法定情形为撤销条件。但两者也存在许多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则适用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根据不同。 适用假释的根据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适用缓刑的根据则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适用的时间不同。 假释是在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过程中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以裁定作出的;缓刑则是在判处刑罚的同时宣告的。 (4)、不执行的刑期不同。 假释必须先执行原判刑期的一部分,而对尚未执行完的刑期,附条件地不执行;缓刑则是对原判决的全部刑期有条件地不执行。 (5)、性质不同。 缓刑是一种刑罚裁量制度,假释是刑罚执行制度。 (6)、作出决定的时间不同。 缓刑是判决时候作出,假释是服刑期间作出,都是由人民法院作出的。 通过上文的了解已知晓了缓刑人员行政拘留会怎么样,只要在缓刑期间作出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那么是有被撤销缓刑的可能性,所以,在犯了错之后就一定要懂得认错,并遵守法规,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自由身份。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