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般民事纠纷一年后还能起诉吗? |
分类 | 诉讼仲裁-办案流程 |
解答 |
一、一般民事纠纷一年后还能起诉吗? 可以。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名义债权人是否可以起诉,要看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的4个条件。 1、原告一般是和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案件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及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1.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依强制程序保护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 2.权利人在有效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胜诉权即告消灭。 3.通俗地说,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行使,超过这个期间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了。 4.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种类: 普通时效:两年。 特殊时效:1年,3年,4年,20年(不得中止,中断,但可延长)。 5.商品不合格时:违约请求权为1年,侵权请求权为2年。 三、民事纠纷的救济途径是什么? 1、和解:纠纷当事人就民事纠纷自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从而消灭争议。 2、调解:由第三方就纠纷对双方当时人进行调停、说和,从而解决纠纷。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类似于合同,对双方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3、仲裁:财产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委员会予以裁决。 4、民事诉讼:通过人民法院在平等主体之间行使国家审判权,解决平等主体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纠纷。 和解是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没有第三方介入,为私力救济。民事诉讼中介入的是国家审判机关,为公立救济。 在一个请求权没有具体的成文法律、法规作为法律基础时,应当适用习惯作为其法律基础。对于同一种类之事物,由多数人继续通行而视为准则的,就是习惯。 在民事裁判中适用民事习惯作为请求权法律基础的规则是: 1、该请求权确系法律所未规定者,需要民事习惯予以补充。 2、该民事习惯具有通用性,被多数人所相信,并且在一定期间内就同一事项反复为同一的适用。 3、该民事习惯不违反民法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规则。符合要求的习惯,就是习惯法,就可以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予以适用。 对于民事纠纷一年后还能起诉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民事解纷的定义,所以可以知道民事纠纷是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而引起的,民事主体违反了民事法律义务规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由此而产生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民事争议,以此认定是可以起诉的。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