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是什么?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将丧失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实现之权利的制度。仲裁时效是当事人请求通过仲裁解决劳动纠纷的程序性权利的有效期限,因此意义重大。 (一)仲裁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1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 (二)仲裁时效的中断 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具备一定的事由时,已经计算的仲裁时效归零,重新起算。劳动仲裁时效中断的原因有: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2)当事人一方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仲裁时效中止 仲裁时效中止,是指在具备一定的事由使当事人申请仲裁存在障碍时,暂停时效的计算,待上述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计算时效。仲裁时效中止的原因有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 如果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就一定的纠纷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且协商无效的,只能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去解决。通常来说劳动仲裁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的程序去严格的遵守并执行的,劳动仲裁的结果如果双方不满意的可以进一步的提起上诉处理。 对于劳动仲裁庭仲裁程序是怎样的?的问题的答案,上述文章内容中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的,这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