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申请回避的程序
分类
解答
申请回避是指在司法程序中,当法官或其他审判人员可能存在利害关系、偏见、偏心等情况下,被当事人或其他相关方可以提出申请,要求该法官或审判人员回避,即不参与该案件的审理,以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公正审判的原则。
在中国,申请回避的程序法律解释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可以在审理过程中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查,并对申请人的回避理由进行评估和判断。如果法院认为回避理由成立,应当裁定该法官回避,并安排其他法官审理案件。如果法院认为回避理由不成立,则应当裁定驳回回避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被告人、辩护人、公诉机关、被害人等可以在审理过程中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回避理由进行审查和评估,如果回避理由成立,法院应当裁定回避,并将案件交由其他审判人员审理。如果回避理由不成立,则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回避申请。
总之,申请回避的程序法律解释主要包括当事人提出申请、法院进行审查和裁定的过程。这一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公正审判的原则得以落实。

申请回避的程序相关词条

  • 民事回避

    民事回避,是指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

  • 申请回避的时间

    申请回避的时间,是指当事人需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申请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司法人员不参与案件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 民事诉讼回避

    民事诉讼回避,是指人民法院在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相关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

  •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23: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