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嫌疑人死不认罪有用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犯罪嫌疑人死不认罪有用吗? 1、犯罪嫌疑人死不认罪可能有用,也有可能没有用。 因为某些原因,在一些案件中公安机关没有提取到直接证据。面对犯罪嫌疑人没有直接证据死不认账的态度,公安机关可以收集更多的间接证据,使之组成完整的证据链。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间接证据符合一定条件后,法院也可以拿来做定案的证据。 2、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不一定会判刑。 立案侦查追究法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并不是一定会被判刑,被立案侦查的后果:当事人需要接受司法机关的调查、可能遇到对当事人进行侦查羁押等。立案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以及检察院为查明事实和真相 对犯罪立案并依靠刑侦技术获得证据 查明真相的过程。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二、 犯罪嫌疑人一定会被拘留吗? 1、犯罪嫌疑人不一定会被拘留。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2、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一定会被起诉。 如果不符合起诉的条件,检察院会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三、犯罪嫌疑人死亡,还需要支付罚金吗? 犯罪嫌疑人死亡,不需要再支付罚金。因为罚金刑是一种刑罚,而刑罚具有一身专属性的特性,当受刑人死亡的时候,刑罚即归于消灭。理由如下: 1、犯罪人死亡后,对其执行罚金刑,丧失了刑罚的理性根据。 刑罚的最基本的理性根据是报应和功利。首先,从报应的角度而言,报应所对应的是已然之罪的恶性,犯罪人死亡后,对其再施加刑罚,并不能使其产生惩罚性和痛苦感。其次从预防的角度来看,犯罪人死亡,已不需要通过剥夺其金钱来预防其再次犯罪。 2、犯罪人死亡后,对其执行罚金。 不符合刑罚消灭理论。虽然对罚金刑而言,犯罪人在判决确定后死亡的仍然从客观物质上具有执行的可能性,但从刑罚理性规定而言,其行刑权已归于消灭。在行刑权消灭的事由上,罚金刑和自由刑、生命刑等具有同一性,具有相同的理论根据。 定为犯罪嫌疑人不一定会判刑,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特定的公民都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并不一定会被法院认定为犯了特定的罪名,对于罪名不成立的情形,当然不会被判刑。若是对犯罪嫌疑人死不认罪有用吗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