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借款型诈骗该如何认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借款型诈骗该如何认定 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借贷式诈骗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 2、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 3、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 二、诈骗罪认定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10、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三、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针对其他非法利益,例如人身利益不是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 诈骗罪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方法具体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诈骗罪的欺诈行为必须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陷入错误认识进而作出财产处分的意思和行为。 3、主体要件 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诈骗罪。 4、主观要件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一般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行为人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目的。 四、诈骗罪和侵占罪的区别有哪些 诈骗类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一类行为,含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等。侵占罪与诈骗类罪除在犯罪主体、告诉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在客观方面还有区别: (1)财物交付的原因不同,这是二者的关键区别。 诈骗类罪是被害人在行为人的欺骗下形式上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即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支配及欺诈之果;而侵占罪则是被害人基于委托、信任等原因完全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支配,并非行为人欺骗所致。 (2)危害行为不同。 诈骗类罪的危害行为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侵占罪则是非法占有、拒不退还。 (3)财物交付与犯意产生的时间关系不同。 诈骗类罪被害人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是在行为人产生犯意之后;侵占罪则是在犯意产生之前。 借款型诈骗该如何认定上文中已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一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利用借款的方式实施诈骗,那么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在处罚时就会按犯罪的结果来进行判定,轻者也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