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冒专利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哪些 |
分类 | 知识产权-专利 |
解答 |
一、假冒专利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哪些 涉及到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类别或相似类别商品上使用与之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这无疑构成了直接的侵权行为; 其次,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也是一种常见的侵权方式; 第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此类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也属于侵权行为; 第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擅自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后的商品再次投放市场,同样构成侵权; 最后,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任何形式的损害都应被视为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第六十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 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 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假冒专利的处罚标准是 对于虚假伪装成专利已经被确认的案件,除了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以外,还需受到国家专利行政机关(即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严厉查处和处理。 根据相关规定,此类行为当事人将面临以下处罚措施: 首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将责令其立即停业整顿并予以公开公示; 其次,对其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不正当收益进行没收; 此外,还可以按情节轻重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四倍的罚款额度; 然而,若当事人无法提供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数额较低的情况下,则将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款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类假冒专利的行为性质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且构成犯罪的话,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严惩不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 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假冒专利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哪些”,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