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法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呢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刑法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呢 一、犯罪嫌疑人遭遇了强制性法律措施。当公安部门对涉嫌犯罪的人员实施刑事强制措施时,诉讼期限将会发生法律效力的暂时终止。这类法律措施包含拘留、逮捕及监视居住等在内。在相应的强制措施实施期间,诉讼直至其结束前都不会再开始计算。 二、待审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若案件已经完成了由公安部门向检察院的移送流程,诉讼时效中止亦将生效。所谓移送审查起诉,即是把犯罪嫌疑人事宜从公安部门转交至检察院审查和提起公诉。在此环节,诉讼时效将告一段落,等到检察院作出正式的起诉或不起诉决定后才会再次启动计算。 三、犯罪嫌疑人自动到公安或检察机关归案。犯罪嫌疑人自己主动投案时,诉讼时效同样将陷入中断状态。所谓投案,指犯罪嫌疑人出于自觉自愿,向公安部门或检察院交代罪行,并接受法律制裁的行为。此种情况下,诉讼时效暂停计时,直至案件得到妥善解决且犯罪嫌疑人获准判刑为止。 四、案件正式进入司法裁判阶段。当待审案件被转入法庭审判环节,诉讼时效进程也会因此而暂缓。审判程序是法律运行机构——法院针对案件展开的正式庭审活动。在此期间,诉讼时效暂停计算,直至最终判决得以生效或宣布撤诉之后,才能重新启动。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刑法诉讼时效中断的四种情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领域,诉讼时效中断的四大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首先,行为人遭受强制手段的限制。 当警方对涉案人员实施刑事强制措施时,诉讼时效将会被暂时中止。 刑事强制措施涵盖了拘留、逮捕以及监视居住等多种形式。 在此期间,诉讼时效将不再进行计算,直至相关强制措施解除为止。 其次,案件被移交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当案件被正式移交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时,诉讼时效亦会被暂时中止。 审查起诉是指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的案件提交给检察机关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在此过程中,诉讼时效将暂停计算,直至检察机关作出起诉或不起诉的最终决定。 再次,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 当犯罪嫌疑人自愿前往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投案自首时,诉讼时效同样会被暂时中止。 投案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坦白罪行。 在此过程中,诉讼时效将暂停计算,直至案件审结或犯罪嫌疑人被判处刑罚。 最后,案件进入审判阶段。 当案件进入法院审判程序时,诉讼时效亦会被暂时中止。 审判程序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和裁决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诉讼时效将暂停计算,直至判决书生效或宣布撤诉。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