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认罪认罚减免多少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解答

一、认罪认罚减免多少

认罪认罚后可获得的减免程度

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我们将实施30%-10%的量刑从宽激励政策。对于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我们必须采用分级量刑激励制度。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机关进行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以及人民法院审理这三个诉讼阶段中,如果他们选择认罪并接受惩罚,那么人民检察院便会提出相应的量刑建议,而当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刑时,所适用的量刑激励幅度应按照递减原则来处理。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予10%至30%的减轻幅度,具体的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确定。《刑法》第六十三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二、认罪认罚减刑多少

依据相关准则及指导方针,对于主动承认罪行并愿意承受相应惩罚的罪犯,可以将基础判刑降低至原来的30%以下。

例如,犯罪的性质,罪行的严重程度,认罪认罚的时段,认罪程度,悔过表现等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以期可以再次降低基础判刑的30%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有自首行为,重大坦白情形出现,甚至包括退赃退赔,赔偿谅解,刑事和解等额外因素,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基础判刑的60%以下,而涉及较轻犯罪的案件,情况更佳者,基础判刑甚至可减少到原定的60%以上,甚至可有机会获得無罪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认罪认罚的宽容机制并不与其他量刑因素如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退赃退赔,赔偿谅解,刑事和解以及在监狱中表现良好等形成重复计算或叠加效果。

至于如何定义“认罪”,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认罪认罚从宽的公正体制中,所谓的“认罪”,其核心含义就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们自愿且诚实地阐述他们的罪行,并不对此进行任何反驳或质疑。

这不是指完全承认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只是针对少数事实情节持有异议或者就行为性质提出辩解但同时表示接受司法机构的最终判断意见,这些情况均不会对“认罪”的认定产生负面影响。

通常,倘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及的犯罪雪球累加有数宗之多,那么他仅仅供述真实只涉及其中一个或部分罪名事实的罪行时,我们不能把整件事情视为“认罪”,也就无法运用认罪认罚从宽的公正机制。

不过,对于犯罪人提供的供词中涉及的部分犯罪事实,检察机关依然有权为此提出适当的从宽处罚建议,法院也将在此基础上作从宽处罚判决。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理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罚”。

这里的“认罚”实际上就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过,并愿意接受法律给予的相应处罚。

在“认罚”的不同阶段——即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侦查阶段,“认罚”体现为愿意接受处罚;

在审查起诉阶段,则体现为同意接受检察机关即将做出的起诉或不起诉裁决,认同检察机关对基础刑罚的建议,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結书;

而在审理阶段,“认罚”主要体现为当庭确认愿意签署认罪认罚具結書,并且愿意接受监禁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三、认罪认罚减刑幅度的法律规定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认罪认罚从宽”政策已然成为司法领域中极其关键的一项刑事措施。

对于自愿承认所犯之罪并接受适当惩罚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国家法律将给予其在量刑上的酌情从轻处理。

关于“认罪认罚”的量刑减让比例,这往往需要依据案件的具体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一般而言,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真诚地认罪悔过,那么他们的基准刑可以得到30%以下的减轻;若同时具备自首、重大坦白、退赃退赔、赔偿谅解、刑事和解等多种有利情节,则其基准刑可进一步降低至60%以下;而对于那些犯罪行为相对轻微的人,他们的基准刑甚至有可能被削减到60%以上,或者直接依法免予刑事处罚。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认罪认罚”与自首、坦白等行为并不应被视为重复评价的内容。

总的来说,减刑幅度的确立必须根据每一起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官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公正裁决。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认罪认罚后,将享受30%-10%的量刑从宽激励。这一政策实行分级量刑激励制度,覆盖侦查、审查起诉和审理三阶段。被告人若在任一阶段认罪认罚,检察院将提出相应量刑建议。法院在判决时,量刑激励幅度将按递减原则处理,减轻幅度为10%-30%,具体数值视情况而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3: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