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解约劳动合同的几种常见情形 (一)基于双方共识而达成的解约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来解除现存的劳动合同关系。允许这种方式解除合同,并不考虑具体的解约原由是什么,只要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向,便可实现劳动合同的解除操作。 (二)在用人单位单方面作出解雇决定这一情况中,同样包含了三个细分的种类: 1.企业有权在任何时间直接解除现有劳动合同关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如果劳动者存在以下任一情形时,用人单位均可以不经事先通知进行直接解约: 2.如果员工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企业应提前30天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告知劳动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具体内容,当企业面临经济困境或内部调整时,企业需提前30天向工会告知具体情况,并就工会及全体会员的反馈意见进行解答及处理,同时还要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报备裁员计划。 (三)至于劳动者单方面提出的解约请求,同样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1.劳动者拥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若用人单位存在如下状况之一,劳动者即享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首先,仍处于试用期阶段; 其次,用人单位采取殴打、恐吓或是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劳动者工作; 最后,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相应薪酬待遇或者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2.无法律规定的合理理由,劳动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什么时候给 1.针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而言,员工在辞去职务之际,工资、押金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款项都需要一并进行结算。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可以任何形式随意对这些款项予以扣留或减少。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劳动关系双方经过合法途径解除了或终止了他们之间的雇佣合同时,雇主有义务在此刻就将所有的劳动者工资全部结清,不得拖延。遵循《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款,即第九条明确指出:“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约之时或终止之日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得更为具体:在员工正式离开公司,用人单位应该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书,并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为其完成个人档案及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移手续。同时,员工也有义务按照双方曾经达成的契约,准时办理好工作交接。如果用人单位依据相关法规有必要向劳动者偿付经济补偿,那么就应该在工作交接完全完毕后才支付这笔款子。此外,用人单位对于之前解除了或者终止了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要保管两年时间以供备查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三、解除劳动合同补偿最高年限规定是多少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之规定,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最高年限原则上不可超过十二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若劳动者每月报酬高于用人单位所处的直辖市或设有区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将依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金额进行计算,在此情形下,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上限仍为十二年。值得关注的是,若劳动者每月报酬并未超出上述标准,那么经济补偿金将不受十二年期限的局限性,应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服务年限,每年一次,支付一个月薪酬的标准来执行向劳动者支付的义务。 解约劳动合同的常见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约,企业因劳动者违规或经济困境解雇,以及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或不适条件解约。其中,解雇和劳动者解约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提前通知、书面通知和工会协商等程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