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弃罪的行为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自诉 |
解答 |
一、遗弃罪的行为有哪些 遗弃罪往往呈现出对年迈者、婴幼儿、患有疾病或其他无法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承担扶养责任却拒绝履行这一义务的现象。例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断绝抚养关系,子女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置之不理等等。当行为人将被扶养人置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环境中,或者未能提供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条件与援助,且情节严重时,便有可能触犯遗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标准是什么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是对被遗弃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的人。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处罚标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属于亲告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例如,子女对无自理能力的父母有法定扶养义务,若子女故意遗弃父母且情节恶劣,就可能构成遗弃罪,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三、遗弃罪在哪些情况下会被认定?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可能会被认定为遗弃罪:一是有扶养义务且有扶养能力,如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等。二是实施了遗弃行为,即对需要扶养的人不履行扶养义务,如丢弃、离家出走等使其处于无人照料状态。三是情节恶劣,通常需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如遗弃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造成严重后果等。 例如,父亲将年幼患病的孩子丢弃在医院不管,经多次劝说仍不履行抚养义务,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遗弃罪。若情节较轻,可通过民事途径解决抚养问题,但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则需承担刑事责任。 遗弃罪指有能力而不履行扶养义务,针对年迈、婴幼儿、病患等无法自理的家庭成员。如父母弃养子女,子女忽视无自理能力的父母。若将扶养对象置于生命危境或未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情节严重者将构成遗弃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