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劳动仲裁时效期多久
分类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解答

一、劳动仲裁时效期多久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仲裁的有效期通常设定为一年。该期限从劳动者明确知晓或理应理解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计算。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若由于拖欠员工工资而引发了劳动争议,那么员工申诉至劳动仲裁部门时将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的限制;

然而,当劳动关系终止时,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的一年内提出申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维权,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裁决后对方不履行怎么办

1.当劳动仲裁裁决书正式生效之后,若对方未能依法履行相应义务,那么,您需前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同时,对于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以及裁决书,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来予以履行。

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未按要求履行,另一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

2.在您决定申请强制执行之前,请务必准备好裁决书正本与副本各一份,同时还需要到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开具劳动仲裁裁决书的送达证明。

所以,通常来说,如果能够在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与相关方进行友好交涉,促使他们尽快地履行判决,便能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程序。

但若对方执意不能遵守裁决,那么您就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申请强制执行了。

3.一旦劳动关系中出现纠纷,当事人若是不愿协商解决,或者虽然经过协商却无法达成共识或协议,亦或是达成和解协议后却又未能如约履行,此时,他们皆可向相关调解机构提出调申请。

同样,如果他们不想接受调解、经过调解仍无法达成共识,甚至是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再一次违反承诺,那么他们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对于仲裁结果存有异议的情形,除了法律另有限制外,当事人均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劳动仲裁时间规定是多少

关于劳动仲裁的时间规定,主要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者在得知或应知自身权益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有权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其次,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因欠薪问题产生了矛盾,那么劳动者在此情况下申请仲裁是不受到一年仲裁时效期的局限性的。然而,若劳动关系已经终结,则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之后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再次,仲裁庭在进行劳动争议事例裁决时,须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算,至四十五个自然日之内完结此类事务。如因事例复杂程度增加需要延长审理期限,需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的核准后,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双方当事人,但所延长的时间总计不得超过十五日。另外,如果逾期未能做出仲裁决定,当事人可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当地人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时效通常为一年,自劳动者知晓或应知权益受损之日起算。在劳动合同执行中,因工资拖欠产生的争议,员工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期限限制。但合同终止后,劳动者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仲裁。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