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包括哪些罪行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包括哪些罪行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所谓的交通肇事罪,便是指违反国家交通运输的管理法规,引发重大事故,从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致死亡的严重后果,或使得公共及私人财务遭受重大损害的犯罪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这些都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首先,饮酒后或者使用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其次,没有驾驶资格却擅自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再次,明知所驾车辆存在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等问题,仍然继续驾驶的行为; 第四,明知所驾车辆属于无牌照或者已经报废的状态,但仍坚持驾驶的行为; 最后,严重超载驾驶的行为以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如何界定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一般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具体界定如下:从时间节点看,需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即刻或短时间内逃离现场;从主观方面,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若因胆怯、害怕等正常心理而短暂停留后离开,一般不认定为逃逸;从行为表现看,逃离现场的方式多样,如驾车驶离现场、弃车逃离现场等。但有一种情况需注意,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未报案且无故离开,也应认定为逃逸。逃逸行为加重了肇事人的责任,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总之,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准确界定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 三、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哪些?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其二,行为上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其三,造成重大事故,一般指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等情形。其四,主观方面为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 常见情形包括:酒驾或毒驾、无证驾驶、驾驶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的车辆、驾驶无牌或报废车辆、严重超载以及逃逸。 这些行为均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避免悲剧发生。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