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车辆肇事逃逸会受到何种处罚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律师解析:
如若不幸酿成了道路交通事故且选择逃逸,想必您毫无疑问地会承担起所有的责任。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出示相关的证据表明另一方当事人同样存在过失时,您便能够获得相应程度的减责待遇。 针对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措施描述如下: 首先,如果因为肇事逃逸而导致了较轻的交通事故,但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则将会受到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给予的二百元至二千元之间的罚款处罚,并且还可能被采取十五天以内的拘留措施以示惩戒。 其次,如果您在肇事逃逸中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界限,构成了犯罪行为,那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会毫不手软地吊销您的机动车辆驾驶执照,使得您一辈子都无法再次取得这样的资格,这无疑是对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 当此类事件发展到极致,可能会涉及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倘若由于您的逃逸行为使得他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将会面临到更严重的法律制裁,即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关于如何确认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这个问题,我们给出以下专业解答: 设立了八种情形作为判断标准,这些情况下均可通过判断来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这包括: 首先,您明确知道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而且还选择驾车或者丢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 其次,虽然您可能不认为自己在事故中有任何责任,却还是选择驾车离开事故现场; 另外,还有一些特定情境比如醉驾或者无证件开车等嫌疑现象,报告之后不接受现场听候处理命令,丢弃车辆离开事故现场然后又返回的行为; 再者,例如您将受伤人员送医治疗,但是在完成这一过程之后并未报告事故情况并且自行离开医院的行为; 接下来,如果您在接受调查过程中隐瞒身份潜逃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的情况,尽管存在证据能够证明应该已经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 最后,即使经过洽谈未能达成共识,或者未就赔偿事宜达成满意的协议,以及未留下个人真实信息就要强行离开现场的情况。 这些都是应当谨慎对待并避免触犯的重要事项。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