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后报警算肇事逃逸吗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律师解析: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之际,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选择驾驶车辆或是遗弃车辆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若肇事逃逸者在十分钟之内返回现场并主动报警的情况,则并不算作逃逸。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首当其冲的是,逃逸行为必须是出于“躲避法律追责”之目的;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与地点限制,不能片面地理解成“逃离事故现场”。 事实上,一些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并未直接逃离现场(亦或是未能顺利逃离),而是选择将伤者送至医院救治,或是等待交管部门前来处理,在此期间逃跑的,同样应当视作“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行为,将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节严重犯。 要认定情节严重犯,首先需要判定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触犯交通肇事罪相关规定;其次,行为人需要明晰自身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如若对此毫不知情,那么自然就不会产生躲避法律追责的念头,也就无法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了。 再度,尽管行为人已履行了对受害者的救治义务,但若是故意回避责任追查认定的行为,依然会被判定视为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实质,主要是强调从现场逃离,然而也允许行为人在将受害者送至医院后再逃离,甚至是在现场躲藏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