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方违约,如何正确解除合同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终止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解除合同,总计存在两种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来决定是否解除合同; 其次,如果依照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我们也可以依据特定条件行使法定解除权。 当出现无法预知、不可避免且无法战胜的客观境况——不可抗力事件时,合同双方可根据事态的严重性,灵活地选择变更或者直接解除合同。 而若其中一方出现了实质性的违约行为,那么对方也就有权据此解除合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洽谈达成共识,从而实际解除合同。 此外,合同当事人还能够自行商定在何种情境下单方面终止合同。 一旦合同解除事由符合上述某些情形时,解除权力所有者便能合法地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这些情境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达到合同预期的经济效果; (2)在合同履行到期之前,合同任何一方已经明确表达或者通过自身行动揭示其未能履行主要义务; (3)如若合同对方延迟履行主要义务,经多次有效的催促仍然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做到; (4)尽管合同对方已作出适当延迟,但是其所采用的方法和行为却导致其无法履行主要义务,从而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得以实现; 以及(5)法律针对此类行为制定的其他规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