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为非法拘禁争取缓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非法拘禁案件,若希望获得缓刑的优待,更加适宜采取并得到受害者的深度谅解。
对于已有经济损失的部分,我们应该尽力作出相应的补偿与赔偿。 如此一来,追求缓刑的进程可能会相应地变得较为顺利。 然而,若受害者未能给予深刻谅解,那么我们的工作将会陷入到相对艰难的境地。 依据我国《刑法》中的相关条款,如第七十二条,如果针对被判处拘役或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的话,他们就有可能获得缓刑: 首先,其犯罪行为的情节应当被判断为相对轻微; 其次,犯罪者必须展现出真诚的悔过之心; 再次,他/她不应再有任何的犯罪倾向或者动机; 最后,缓刑对居住社区的负面影响也应程度轻微。 在此基础上,法院可以决定是否可以对该犯罪分子宣告缓刑,并且根据其具体的犯罪情况,进一步决定是否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进行某些特定的活动,进入特定的区域或场所,以及是否需要接触特定阶层的人士。 当然,假如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了附加刑,那么附加刑仍然需照常执行。 另外,请注意《刑法》中第七十三条的内容显示,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应大于等于原始判刑期的1年,但不得短于2个月; 而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则需要大于等于原始判刑期的5年,但同样不应短于1年。 至于缓刑的实际考验期限,这将自法院做出最终决定之日开始计算。 此外,《刑法》第七十四条还明确指出,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不适宜使用缓刑制度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