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规定有哪些
分类 金融保险-银行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的有效期设定为三年。
在此期间内,权利人应当积极主动地行使自身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借贷纠纷案件中,我们通常从合约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的那一天开始,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期。
然而,这里面也存在着个别例外的情况,比如涉及人身伤害需要获得赔偿以及销售质量不达标产品却未能作出明示声明等相关事项,诉讼时效则被规定为仅为一年时间。
同时,对于一些其他的权利,类似于应付而未支付或拒绝对租金进行支付的这些情况,他们的诉讼时效同样也是只有一年。
除此之外,若权利人向前义务方提出切实的执行要求并得到后者的积极响应,或者义务方向权利方表明愿意履行其义务等类似状况发生时,诉讼时效将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并且从这个时刻开始,以及自与之相关的程序终止日起,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开始进行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