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喝酒后逃逸怎么处理 |
分类 | 交通事故-醉驾 |
解答 |
一、喝酒后逃逸怎么处理 请您深知,酒驾肇事逃逸不仅是一项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更是对公共安全、他人生命财产以及法律尊严的肆意践踏。我们应当明白,单是在酒精的作用下驾车出行,这已经构成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 然而,若在酒驾之后再选择逃逸,那么等待驾驶员的必将是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当驾驶员在饮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辆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且情节严重到足以构成犯罪的地步,那么他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其所持有的机动车驾驶证也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吊销,并且终身不得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逃逸行为无疑会使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因为它破坏了事故现场,使得事故处理工作变得愈发困难,同时也给受害者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警方会依据实际情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以便准确地认定相关责任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喝酒后逃逸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喝酒后逃逸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赔偿方面,逃逸方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包括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若逃逸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会被处以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但无论何种情况,逃逸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喝酒后切勿逃逸,应及时停车并配合处理事故。 三、喝酒后逃逸是否构成犯罪 喝酒后逃逸通常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若仅酒后逃逸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一般也会受到行政处罚,如行政拘留等。同时,逃逸行为在民事赔偿方面需承担全部责任,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 总之,喝酒后逃逸的行为性质较为严重,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具体的量刑等情况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酒驾肇事逃逸是对公共安全、他人生命财产及法律尊严的严重践踏。请铭记,酒驾本身就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守法律底线,拒绝酒驾,共同守护道路安全。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