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的程序不包括哪些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的程序不包括哪些 在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定流程主要包括了四个阶段:协商协调、调解斡旋、仲裁申诉以及法院诉讼。 一般而言,不建议采取暗中恐吓、威胁或者使用非法手段等方式来逼迫对方做出让步,因为这并不符合法定的处理程序。 同样地,缺乏法律依据的自主决定或者单方面的强制性措施,也都不能被视为是正规的处理程序。 二、劳动合同纠纷律师费多少 关于劳动合同纠纷的法律咨询费用 通常情况下,法律服务费用会根据案件争议标的额的大小进行计算。 针对涉及财产权益的诉讼事宜,若案件争议标的在一万元(含)以内,相关单位将收取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服务费用;倘若争议标的大于一万元且低于十万元,则按5%至6%的比例收取;而对于争议标的高于十万元、但不足一百万元的案件,其服务费用的比重将维持在4%至5%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此种计费方式需要当事人先行支付代理费用,即便最终诉讼失败,相应费用亦不会退还。 另外,一些律师事务所可能会基于与委托人的协商,提供针对涉及财产权益的法律事务的风险代理服务。 具体而言,风险代理费用可由双方共同商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在采用此种付费方式时,律师事务所和委托人需共同分担可能面临的诉讼风险,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代理费用均无需支付。 此外,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各项费用,诸如交通费用、邮寄费用、住宿费用等,无论最终诉讼成败与否,均应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在此特别提醒,上述费用仅包括律师代理费用,并不涵盖在仲裁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支出。 《律师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第四条 三、劳动合同纠纷追溯期怎么算 本文所提及的劳动合同纠纷的追诉期限,通常是以劳动仲裁时效进行衡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在此时间段内,从当事方明确知晓或者应当能够推测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之日开始计算。 然而在劳动关系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因为薪资拖欠问题而引发了争议,那么劳动者申请仲裁将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若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则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了解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的程序不包括哪些之后,我们也要清楚相关的延伸问题。例如在劳动合同纠纷中,证据的收集与保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哪些证据才是有力且有效的呢?还有,当纠纷发生时,如何准确界定自己的权益范围,这也与纠纷处理程序息息相关。如果在劳动合同纠纷处理过程中,您对这些问题仍有疑问,或者对整个纠纷处理的全貌还存在困惑,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