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痴呆的人怎么处理财产 |
分类 | 婚姻家庭-家事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老年痴呆患者财产的处理,有以下几种参考方式:
一、确定行为能力 判断老年痴呆患者是否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至关重要。 这需要通过专业医学鉴定,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认知、记忆、判断等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还需经过司法认定,确保鉴定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若经鉴定和认定,患者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就必须为其指定监护人,以保障其财产及其他权益。 二、指定监护人 监护人的指定有一定顺序和规则。 通常先由患者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近亲属进行协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各方的实际条件,共同确定合适的监护人。 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就需要由法院来指定监护人。 而监护人在履行职责时,要始终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妥善管理其财产,避免财产受到不当损失。 三、财产管理 监护人管理患者财产时,要遵循有利于患者的原则。 比如,要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日常饮食、居住等;还要确保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及时支付医疗费用等。 对于重大财产处置,像房产买卖这类情况,更要谨慎操作。 在必要时,必须经过法院的批准,以防止出现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 四、遗嘱效力 老年痴呆患者在患病前订立的有效遗嘱,一般情况下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而对于患病后所立遗嘱,需要进一步判断其当时是否具有相应行为能力。 若能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当时具备行为能力,那么该遗嘱有效;反之,则无效。 案情回顾: 小朱的奶奶患老年痴呆,小朱和叔叔小胡就奶奶财产处理产生争议。争议点在于奶奶患病后立的遗嘱是否有效,以及谁来当监护人管理财产。小朱认为遗嘱无效且自己应做监护人,小胡则持相反观点,双方僵持不下。 案情分析: 1、应先确定奶奶的行为能力,需专业医学鉴定并经司法认定。若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就要按规定指定监护人。 2、指定监护人时,近亲属可先协商,协商不成由法院指定,监护人要维护奶奶合法权益。 3、监护人管理财产要遵循有利原则,重大财产处置必要时需法院批准。 4、奶奶患病前遗嘱有效,患病后所立遗嘱需看当时有无行为能力,有证据证明具备则有效,反之无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