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婚婚前协议书一定要公证才有效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婚前调查 |
解答 |
律师解析:
二婚婚前协议书是否需要公证才能有效?其实,并非一定要公证才有效,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协议生效的一般条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婚前协议若要生效,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首先,签订协议的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双方能够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清楚知晓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其次,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也就是说,协议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 最后,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例如,不能约定限制一方基本人身权利等违法内容。 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婚前协议自双方签字后就具有法律效力。 二、公证的作用 公证并非婚前协议生效的必备条件,但它有着重要作用。 经过公证的协议,在公信力和证明力方面会得到增强。 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中,公证过的协议,其真实性和合法性更容易被认可。 比如在涉及财产分割等复杂问题的纠纷中,法院一般会直接采信公证过的协议内容,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议和调查程序。 三、相关建议 如果双方对婚前财产等事项的约定比较复杂,例如涉及多处房产、大额存款等,或者涉及的金额较大,为了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争议,进行公证是一个较为稳妥的选择。 公证可以让协议更加规范和具有权威性,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均是二婚,二人准备结婚前签订了婚前协议书,对财产等事项进行约定,但未进行公证。后来二人感情破裂闹离婚,小朱主张协议因未公证无效,小李则认为协议有效,双方就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从协议生效一般条件看,若小朱和小李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签订协议时意思表示真实,且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那么该婚前协议即便未公证,自双方签字后也具有法律效力。 2、公证虽非必备条件,但有增强公信力和证明力的作用。若此协议经公证,在涉及财产分割纠纷时,法院会更易认可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可减少争议和调查程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