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多少金额才能被判定为拒执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拒执罪,也就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它主要指的是对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判决、裁定,当事人明明有能力去执行,却故意拒不执行,并且这种行为的情节还比较严重。 一般来说,当执行标的的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时,同时还伴有诸如隐藏财产、转移财产、故意毁坏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从而导致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执行,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拒执罪。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万元具体金额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在判定是否构成拒执罪时,除了要考虑执行标的金额外,还需要综合考量其他一些情节, 而且,不同的地区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拒执罪的金额认定标准也可能会存在差异。 这是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情况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具体的司法操作中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把握。 案情回顾: 小朱起诉小李要求归还借款,法院判决小李还款1.5万元。小李有能力还款,却将自己名下财产无偿转让给小胡,导致判决无法执行。小朱申请强制执行,小李仍拒不执行,双方就小李是否构成拒执罪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小李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却通过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致使判决无法执行,执行标的金额达到1.5万元超过1万元,从金额及行为上看可能构成拒执罪。 2、需综合考量其他情节,若小李抗拒执行行为恶劣,如采取暴力或隐蔽手段抗拒,且给小朱造成较大损失,构成拒执罪可能性增大。 3、不同地区对拒执罪金额认定标准有差异,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判断小李行为是否构成拒执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