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强拆决定在诉讼前能否强拆 |
分类 | 征地拆迁-维权技巧 |
解答 |
一、行政强拆决定在诉讼前能否强拆 对行政强拆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后,在行政诉讼期间,行政部门不能强拆房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二、行政强拆和司法强拆的区别 1、性质不同。 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动用的是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政府在行使行政职权,拆迁的法律责任由政府承担。 司法强制拆迁的执行主体是法院,动用的是司法力量,拆迁的法律责任由法院承担。 2、效率不同。 行政强制拆迁不受诉讼的影响,即不论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是否在可以提起诉讼的法定期限之内,不论他们提起诉讼是否已经结束,是否能够胜诉,均不停止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 因此,行政强制拆迁具有系政府内部直接审批执行、不受诉讼的约束等效率较高的特点。 而房地局申请司法强制拆迁是以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能否提起诉讼,诉讼是否终结,以及房地局是否胜诉为前提的。 3、社会公信度不同。 行政强制拆迁由作出裁决的房地局直接向政府申请执行,政府其他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被执行人若认为裁决或者执行裁决的强迁不当,因无阻止行政强制拆迁的法律救济渠道,以致行政强制拆迁过程中被执行人与政府的对立和冲突时有发生。 行政裁决进入申请强制执行的司法程序,系行政裁决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的程序,相对于行政强制拆迁而言,其强制执行的社会公信度亦就更高。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作出限期拆除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又不申请鸻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强制拆除。 所以在行政诉讼期间,不能强拆房屋。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