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逃离部队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的?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逃离部队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的? 1、逃离部队罪既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四百三十五条 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军人逃离部队又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定罪 对军人逃离部队时或者逃离部队后又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定罪问题,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军人逃离部队的行为本身已情节严重,构成逃离部队罪的,应与其又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进行数罪并罚;如果军人逃离部队的行为本身没有严重的情节,可将逃离部队作为其他犯罪行为从重处罚的情节,不再定逃离部队罪。 3、逃离部队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界限 犯这两种罪可能出于相似的犯罪动机,如害怕打仗,客观上又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部队,其区别在于犯罪时是否面临战斗任务。前者主要指平时,即使发生在战时,也都没有面临具体、明确的战斗任务;而后者必须是面临具体、明确的战斗任务,因此只有发生在战时和战场上。 二、逃离部队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区别有哪些? 逃离部队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区别包括客体方面不同、客观方面不同、主体方面不同等。 1、客体方面不同 逃离部队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兵役制度。而战时临阵脱逃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人参战秩序。 2、客观方面不同 逃离部队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而战时临阵脱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临阵擅自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 3、主体方面不同 逃离部队罪主体一般为现役军人,但是在战时,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征召或者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也可以成为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所有军人。 4、主观方面不同 逃离部队罪主观方面由真接故意构成,并有逃避继续服兵役的目的。而战时临阵脱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 三、逃离部队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是什么? 逃离部队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包括犯罪主体不同、犯罪的目的不同。 1、主体要件不同 逃离部队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军人;而投敌叛变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中国的军人也可以是其他中国公民。 2、犯罪的目的不同 投敌叛变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是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实施了投敌叛变的行为,而不管行为人是被勾引、策动、收买,还是被捕后经不起考验,而逃离部队罪只表现为逃离部队,并无投敌叛变的行为。如果军人逃离部队以后,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投敌叛变的,这就不仅触犯逃离部队罪,而且触犯投敌叛变罪,一般应择一个重罪即投敌叛变罪判刑。 区分逃离部队罪与非罪的关键在于逃离部队的行为情节是否严重。对于情节不严重的逃离部队的行为,应当按违反军纪处理。对逃离部队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