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借钱7次还不还会坐牢吗
分类 债权债务-个人债务
解答

一、借钱7次还不还会坐牢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依据第六百七十五条和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均应依照事先达成的约定期间,及时归还相关款项。若借款方未能按期履行上述义务,则应依法支付相应的逾期利息;若借款方违反约定,频繁进行借贷且未能及时偿还丝毫欠款时,该行为将被视为违约。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此类违约行为将要求借款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其中包括逾期利息的支付。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仅因未能按时偿还欠款本身,并不能直接触发刑事责任。只有当借款方在借贷过程中有欺诈等违法行为,或者借款金额巨大到足以对出借人的基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时,才可能引发刑事责任。在实践操作中,出借人可首先尝试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以追讨借款及其逾期利息。若借款方具备还款能力却拒绝履行还款义务,且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触犯刑事责任,例如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然而,这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总而言之,仅因未能按时偿还欠款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刑事责任的发生。但是,如果涉及到刑事责任,例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那么借款人就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因此,出借人应该采取合法手段来解决债务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二、借钱多次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借钱多次不还一般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若只是单纯的多次借钱不还,只是民事上的借贷纠纷,出借人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借款人归还借款及赔偿损失。

但如果在借钱时就有非法占有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让出借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借款,事后又拒不归还,且借款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一般来说,借款数额达到2000元至10000元以上的,可认定为“数额较大”。具体是否构成诈骗罪,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三、借钱多次不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吗

若仅是多次借钱不还,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责任。但如果在借钱时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达到一定数额标准(通常为2000元至10000元以上),则可能构成诈骗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若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而拒不偿还,经法院判决后仍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也需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多次借钱不还不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遇到此类问题,可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应按时还款,逾期需付利息。违约或频繁借贷未偿还属违约,需担责但不直接涉刑。若涉欺诈或巨额影响出借人生活,可能引发刑责。出借人应先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情节严重或拒执判决可能涉刑。需综合判断,勿直接关联刑责。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