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帮信罪取保候审后怎么样了?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帮信罪取保候审后怎么样了? 1、帮信罪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继续侦查帮信案件 取保候审后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提起公诉,另一种是继续侦查。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2、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二、帮信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帮信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包括行为主体不同、主观内容不同、侵犯的法益明显不同等。 1、行为主体不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单位可以构成,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才能构成。 2、主观内容不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且系为了获取对价性酬劳而提供帮助行为;诈骗罪出于非法占有目的;定罪量刑思路不同等。 3、二者侵犯的法益明显不同 诈骗是侵财类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信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 当提供“两卡”的行为造成了具体法益的侵害时,可能同时构成两罪;而造成的法益侵害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时,则不适合认定为诈骗罪共犯。 4、客观方面有所区别 对于一般性帮助行为,如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的行为,一般认定为诈骗犯罪。帮信罪的帮助行为,限定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方面。在这一范围,存在两罪的竞合关系。 5、主观故意的一致性判断 (1)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不存在主观通谋时,可构成帮信罪。 (2)意联络无法查清或者行为人仅具有间接的故意时,可构成帮信罪。 (3)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存在事前或事中通谋,则可构成诈骗罪。 三、帮信罪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可以做什么? 1、帮信罪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 2、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要做的工作有: (1)承办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及时与公诉机关取得联系; (2)辩护律师可以与犯罪嫌疑人进行通信,但内容应与本案有关; (3)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如下法律帮助; (4)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5)辩护律师可以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被拘留、逮捕的帮信行为人,如果满足了一定条件,是可以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在取保期间需要遵守现行法的规定。对帮信罪取保候审后怎么样了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