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不服刑的条件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不服刑的条件有哪些 在当事人获得取保候审之后,若其对所受到的刑罚表示不满,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才能达到此目的。 首先,若案情细节尚未查清或者证据不足以充分证实被告方具有犯罪行为的,其有权提出异议。 其次,如犯罪情节轻微且对社会危害程度较低,以至于不能被视为犯罪的情况下,当事人亦可提出上诉。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存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犯罪的事由时,当事人同样可以提出上诉。 最后,若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那么法院便不再对此进行审判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当事人取保候审后,若对刑罚不满,需满足条件:案情未明、证据不足可异议;情节轻微、危害低或不构成犯罪可上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情形亦可申诉。超追诉时效,法院不再审判处罚。 二、取保候审起止日期怎么算 1、取保候审的期限在每个年度内都应自获保日起进行计算; 2、在应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实施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时,最高法定时间为十二个月与六个月,由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以及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针对侦查过程中出现的实践不应认定其具有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已届满的情况,应当及时撤销对当事人的取保候审措施,终止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起诉法院会怎么判 申请取保候审乃属刑事审判期间所实施之司法程序,与最终法院裁决并无紧密的逻辑联系。法院依据事例事实、有效证据以及合乎现行法律规范的判断标准,展开严谨公正的审判工作,而非仅仅依赖取保候审这项具体措施进行裁断。在法院评估处理事例过程中,会全方位综合考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犯罪事实是否清晰明确;2.各项证据资料是否足以证明指控内容;3.被告人对于指控罪行是否诚恳认罪,是否存在立功情节等等。一旦事例进入法庭审理阶段,被告方将享有相应的辩护权,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最终的审判结论可能包括有罪、无罪或免于承担刑事责任等情况。若您对于上述审判结论持有异议,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请上诉。 当事人取保候审后,若对刑罚不满,需满足条件:案情未明、证据不足可异议;情节轻微、危害低或不构成犯罪可上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情形亦可申诉。超追诉时效,法院不再审判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